国务院国资委 财政部令第32号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详解

发布日期:2019-02-18 16:34作者:淮南公管局阅读:字号:【  

    20167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颁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32号)(以下简称办法),并与办法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该办法明确了除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程序外,还特别明确了增资扩股及国有设备资产进场交易的程序。本办法的发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交易的行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上述业务的法律服务事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此,本律师根据办法的相关内容向各位做一介绍和解读。

 第一部分 总则

 一、办法制订的目的和法律依据

  1、为规范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制定本办法。

  2、制定本法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要求和原则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的类型:

  1、企业产权转让: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转让其对企业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权益的行为(以下称企业产权转让);

  2、企业增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除政府以增加资本金方式对国家出资企业的投入除外的增加资本的行为(以下称企业增资);

  3、企业资产转让: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重大资产转让行为(以下称企业资产转让)。

 四、办法所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情形:

  1、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上述单位、企业直接或间接合计持股为100%的国有全资企业;

  2、本条第1款所列单位、企业单独或共同出资,合计拥有产(股)权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最大股东的企业;

  3、本条第12款所列企业对外出资,拥有股权比例超过50%的各级子企业;

  4、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单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其实际支配的企业。

 五、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权属要求

  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标的应当权属清晰,不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情形。已设定担保物权的国有资产交易,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事项的,应当依法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

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国资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1、国资监管机构负责所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

  2、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其各级子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管理,定期向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报告本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情况;

  3、国资监管机构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定期对国家出资企业及其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重点检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二部分 企业产权转让规定

 七、企业产权转让审核报批的主管机构

  1、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转让事项由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其中,因产权转让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国家出资企业应当制定其子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制度,确定审批管理权限。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子企业的产权转让,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3、转让方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八、产权转让的内控程序及要求

  1、产权转让应当由转让方按照企业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国有控股和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委派单位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履职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单位。

  2、转让方应当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权转让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论证。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安置事项的,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债权债务处置事项的,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九、关于产权转让的审计和评估

  1、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后,由转让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涉及参股权转让不宜单独进行专项审计的,转让方应当取得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期年度审计报告。

  2、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产权转让事项,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转让标的进行资产评估。

 十、关于产权转让进场挂牌交易信息披露的规定

  1、产权转让原则上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进行。

  2、信息披露的期限要求

  (1)转让方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进度安排,采取信息预披露和正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分阶段对外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公开征集受让方。其中正式披露信息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2)因产权转让导致转让标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转让方应当在转让行为获批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信息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3)在正式披露信息期间,转让方不得变更产权转让公告中公布的内容,由于非转让方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可能对转让标的价值判断造成影响的,转让方应当及时调整补充披露信息内容,并相应延长信息披露时间。

   3、信息披露中关于受让方资格条件的设置要求

  (1)产权转让原则上不得针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

  (2)确需设置条件的,不得有明确指向性或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所设资格条件相关内容应当在信息披露前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国资监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未反馈意见的视为同意。

   4、转让方披露信息的主要内容:

  (1)转让标的基本情况;

  (2)转让标的企业的股东结构;

  (3)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

  (4)转让标的企业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和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转让参股权的,披露最近一个年度审计报告中的相应数据);

  (5)受让方资格条件(适用于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情形);

  (6)交易条件、转让底价;

  (7)企业管理层是否参与受让,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是否放弃优先受让权;

  (8)竞价方式,受让方选择的相关评判标准;

  (9)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其中信息预披露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上(1)、(2)、(3)、(4)、(5)款内容。

   5、信息披露的形式要求

  转让方应当按照要求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供披露信息内容的纸质文档材料,并对披露内容和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对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负责。

   6、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受让方的处理

  (1)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可以延期或在降低转让底价、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进行信息披露。

  (2)降低转让底价或变更受让条件后重新披露信息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3)转让项目自首次正式披露信息之日起超过12个月未征集到合格受让方的,应当重新履行审计、资产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产权转让工作程序。

 十、关于产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和支付

  1、产权转让价格应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2、产权转让项目首次正式信息披露的转让底价,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转让标的评估结果。

  3、信息披露期满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的,需降低转让底价的,新的转让底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经转让行为批准单位书面同意。

  4、交易双方不得以交易期间企业经营性损益等理由对已达成的交易条件和交易价格进行调整。

  5、交易价款应当以人民币计价,通过产权交易机构以货币进行结算。因特殊情况不能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结算的,转让方应当向产权交易机构提供转让行为批准单位的书面意见以及受让方付款凭证。

  6、交易价款原则上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转让方认可的合法有效担保,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十一、意向受让方的登记与确定

  产权交易机构负责意向受让方的登记工作,对意向受让方是否符合受让条件提出意见并反馈转让方。

  产权交易机构与转让方意见不一致的,由转让行为批准单位决定意向受让方是否符合受让条件。

 十二、受让方的确定

  产权转让信息披露期满、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按照披露的竞价方式组织竞价。

  竞价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以及其他竞价方式,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十三、产权交易合同的签署及公告

  1、受让方确定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2、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将交易结果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交易标的名称、转让标的评估结果、转让底价、交易价格,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十四、交易凭证

  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并且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交易价款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及时为交易双方出具交易凭证。

 十五、办法关于非公开协议转让的规定

   1、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进行产权转让的情形:

  (1)涉及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的重组整合,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企业产权需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间转让的,经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2)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各级控股企业或实际控制企业之间因实施内部重组整合进行产权转让的,经该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2、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产权的转让定价

  (1)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经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章程履行决策程序后,转让价格可以资产评估报告或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基础确定,且不得低于经评估或审计的净资产值的情形:

  第一,同一国家出资企业内部实施重组整合,转让方和受让方为该国家出资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全资拥有的子企业;

  第二,同一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内部实施重组整合,转让方和受让方为该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及其直接、间接全资拥有的子企业。   

  3、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时,应当审核的文件:

  (1)产权转让的有关决议文件;

  (2)产权转让方案;

  (3)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产权的必要性以及受让方情况;

  (4)转让标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其中属于办法第三十二条(一)、(二)款情形的【本解读十五/2/(2)】,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

  (5)产权转让协议;

  (6)转让方、受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

  (7)产权转让行为的法律意见书;

  (8)其他必要的文件。

 十六、产权转让应遵循的其他规定

  1、产权转让导致国有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的,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以及证券监管相关规定。

  2、企业产权转让涉及交易主体资格审查、反垄断审查、特许经营权、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等政府审批事项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受让方为境外投资者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管理要求,以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有关规定。

 第三部分 企业增资

 十七、关于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审批

  1、国家出资企业的增资行为由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审核。因增资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所出资企业控股权的,须由国资监管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2、国家出资企业的子企业的增资行为由该子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决定。其中,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的增资行为,须由国家出资企业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3、增资企业为多家国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企业,由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国有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各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同的,由相关股东协商后确定其中一家股东负责履行相关批准程序。

十八、企业增资方案的要求

  企业增资应当符合国家出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可行性研究,制定增资方案,明确募集资金金额、用途、投资方应具备的条件、选择标准和遴选方式等。增资后企业的股东数量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十九、企业增资的内控程序

  1、企业增资应当由增资企业按照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

  2、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中国有股东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委派单位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履职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单位。

二十、企业增资的审计评估

  1、企业增资在完成决策批准程序后,应当由增资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章程履行决策程序后,可以依据评估报告或最近一期审计报告确定企业资本及股权比例的情形:

  (1)增资企业原股东同比例增资的;

  (2)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家出资企业增资的;

  (3)国有控股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对其独资子企业增资的;

  (4)增资企业和投资方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企业的。

二十一、企业增资的信息披露要求

  1、企业增资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对外披露信息公开征集投资方;

  2、企业增资信息披露公开征集投资方的时间不得少于40个工作日。

  3、企业增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目前的股权结构;

  (3)企业增资行为的决策及批准情况;

  (4)近三年企业审计报告中的主要财务指标;

  (5)企业拟募集资金金额和增资后的企业股权结构;

  (6)募集资金用途;

  (7)投资方的资格条件,以及投资金额和持股比例要求等;

  (8)投资方的遴选方式;

  (9)增资终止的条件;

  (10)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二十二、企业增资投资人的审查与确认

  1、企业增资涉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以及证券监管相关规定。

  2、产权交易机构接受增资企业的委托提供项目推介服务,负责意向投资方的登记工作,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资格审查。

  3、通过资格审查的意向投资方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竞价、竞争性谈判、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多轮次遴选。

  4、产权交易机构负责统一接收意向投资方的投标和报价文件,协助企业开展投资方遴选有关工作。

  5、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础,结合意向投资方的条件和报价等因素审议选定投资方。

二十三、企业增资的非货币出资要求

  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经增资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同意,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认投资方的出资金额。

二十四、企业增资交易凭证的出具及交易结果公告

  1、增资协议签订并生效后,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交易凭证。

  2、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出具交易凭证后,将通过交易机构网站对外公告结果,公告内容包括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等。

  3、上述公告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二十五、关于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的规定

  1、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的情形:

  (1)因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需要,由特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参与增资;

  (2)因国家出资企业与特定投资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或利益共同体需要,由该投资方参与国家出资企业或其子企业增资。

  2、经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可以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增资的情形:

  (1)国家出资企业直接或指定其控股、实际控制的其他子企业参与增资;

  (2)企业债权转为股权;

  (3)企业原股东增资。

  3、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的企业增资行为,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国家出资企业审议决策时,应当审核的文件:

  (1)增资的有关决议文件;

  (2)增资方案;

  (3)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的必要性以及投资方情况;

  (4)增资企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其核准或备案文件。其中属于第三十八条(一)、(二)、(三)、(四)款情形的【二十/2/1)、(2)、(3)、(4)】,可以仅提供企业审计报告;

  (5)增资协议;

  (6)增资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表(证);

  (7)增资行为的法律意见书;

  (8)其他必要的文件。

 第四部分 企业资产转让

二十六、企业资产转让的概述

  1、企业一定金额以上的企业资产,应当在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企业一定金额以上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资产对外转让,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2、企业资产非公开转让的情形

  涉及国家出资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的资产转让,确需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之间非公开转让的,由转让方逐级报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

二十七、企业资产的底价

  1、 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制定本企业不同类型资产转让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管理权限、决策程序、工作流程,对其中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转让的资产种类、金额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2、转让方应当根据转让标的情况合理确定转让底价和转让信息公告期:

  (1)转让底价高于100万元、低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10个工作日;

  (2)转让底价高于1000万元的资产转让项目,信息公告期应不少于20个工作日。

  3、资产转让价款原则上一次性付清。

二十八、企业资产转让的工作流程

  企业资产转让的具体工作流程参照本办法关于企业产权转让的规定执行。

二十九、企业资产转让的受让方资格条件的设置

  除国家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另有要求的外,资产转让不得对受让方设置资格条件。

第五部分 监督管理

三十、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1、国资监管机构及其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履行的监管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管制度和办法;

  (2)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核批准企业产权转让、增资等事项;

  (3)选择从事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机构,并建立对交易机构的检查评审机制;

  (4)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6)履行本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监管职责。

  2、国资监管机构发现转让方或增资企业未执行或违反相关规定、侵害国有权益的,应当责成其停止交易活动。

三十一、产权交易机构的设置和条件

  1、 省级以上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在全国范围选择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机构,并对外公布名单。

  2、选择的产权交易机构应当满足的条件: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未从事政府明令禁止开展的业务,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2)交易管理制度、业务规则、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交易规则符合国有资产交易制度规定;

  (3)拥有组织交易活动的场所、设施、信息发布渠道和专业人员,具备实施网络竞价的条件;

  (4)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需要;

  (5)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满足国资监管机构对交易业务动态监测的要求;

  (6)相关交易业务接受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三十二、对产权交易机构的监督与处罚

  1、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对产权交易机构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的情况进行动态监督。

  2、交易机构应受处罚的情形:

  (1)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差,市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2)在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评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效果不明显;

  (3)因违规操作、重大过失等导致企业国有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出现损失;

  (4)违反相关规定,被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而影响业务开展;

  (5)拒绝接受国资监管机构对其相关业务开展监督检查;

  (6)不能满足国资监管机构监管要求的其他情形。

  3、出现本条第2款情形的,国资监管机构有权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提醒、警告、通报、暂停直至停止委托从事相关业务。

第六部分 法律责任

三十三、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纠纷过程中的争议解决

  1、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发生争议时,当事方可以向产权交易机构申请调解;

  2、调解无效时可以按照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十四、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中的责任与处罚

  1、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

  2、国资监管机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有关人员违反规定越权决策、批准相关交易事项,或者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致使国有权益受到侵害的,由有关单位按照人事和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关责任人员相应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社会中介机构在为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提供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服务中存在违规执业行为的,有关国有企业应及时报告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国资监管机构可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不得再委托其开展相关业务;情节严重的,由国资监管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其相应处罚;

  4、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中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七部分 附则

三十五、相关类型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依据

  1、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持有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按照现行监管体制,比照本办法管理;

  2、金融、文化类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等行为,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各级子企业资产交易的监督管理,相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国资监管机构另行授权;

  4、境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在境内投资企业的资产交易,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5、政府设立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形成企业产(股)权对外转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三十六、办法的生效时间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现行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管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次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国家出资企业产权转让、增资、资产转让等国有资产交易行为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国有控股权改变须进行报批,并按照办法要求的程序进行交易。此外,办法也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产权交易应依法合规,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机构完成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要求借助律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专业性,为国有资产交易发表法律意见,确保国有资产交易的合法性、合规性。本次办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护企业职工和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为重的要意义。本次办法的颁布也对于下半年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国企重组和混合所有制的推进提供了实施依据。

  综上,为本律师对于本次《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解读和分析,仅供参考。若内容中有不周之处,希望批评指正。